【認識軟餐級數】如何分辨吞嚥障礙及照顧者注意事項 | GOODEAL 早早鳥 - Grab Your Coupons & Discounts

【認識軟餐級數】如何分辨吞嚥障礙及照顧者注意事項

article-cover

年紀漸長,你可能要多留意甚麼是「軟餐」,不是自己需要,而是父母年紀也大,喉嚨肌肉老化無力,口水分泌機能亦開始退化,出現吞嚥困難的徵狀,嚴重會被嗆到令食物進入氣管,導致肺炎甚至窒息,後果可以非常嚴重。

每人都有機會成為照顧者,尤其老人院費用高企,不是人人能負擔,變相要親自照顧父母吃飯,也要特別留神,最新一期消委會就做了軟餐專題,GOODEAL為大家簡單整理重點。

年老後,因喉嚨肌肉退化無力,可能會出現吞嚥困難

吞嚥障礙的常見徵狀

  • 進食時經常咳嗽或哽咽
  • 吞嚥次數較多才能吞下食物
  • 抗拒某類質感的食物
  • 出現食物黏著喉嚨的情況
  • 體重持續下降

除了老化,患甚麼病會有機會引致吞嚥困難?

  • 中風
  • 頭頸癌
  • 柏金遜症
  • 認知障礙症
  • 新冠康復者
  • 需插喉住院人士


如果要成為照顧者,就要留意患者的吞嚥能力

消委會的報告表示,香港售賣軟餐這種「照護食」時欠缺劃一的標準,普遍只會按食物的形態分為碎餐及糊餐,飲品就分成微稠、小稠、中稠及特稠。而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化創辦組織(The International Dysphagia Diet Standardisation Initiative, IDDSI)其實在2017年曾推出一套全球通用、吞嚥障礙患者適用的8級制飲食框架(IDDSI框架,IDDSI Framework),簡單將8級簡略介紹如下(0級為最軟,8級最硬):

0級 稀薄如飲品
1級 極微稠
2級 低度稠,可啜飲
3級 中度稠,流質,無需經口腔處理,可直接吞嚥
4級 高度稠,可疊起塑形,但不需咀嚼,質地會因溫度變化,如雪糕
5級 細碎及濕軟,過渡性食物,團塊能輕易被舌頭壓碎
6級 軟質及一口量,過渡性食物,質地柔軟,吞嚥前要細嚼
7級 容易咀嚼,過渡性食物,質地柔軟的日常食物
8級 食物原狀,過渡性食物


市面上都有不少提供現成軟餐的機構(圖片來源:軟餐俠網頁)

照顧者要注意的事

  1. 求醫時醫生會判別患者需要食哪一級數的軟餐,照顧者可以此為基準選擇
  2. 以「少食多餐」為目標,例如將一日分為「六小餐」,避免患者進食期間感到壓力
  3. 照顧者可每天為患者記下進食分量及用膳時間,同時每月量度體重,一旦發現患者的進食減少及體重下降,可立即察覺求醫
  4. 營養補充品不是人人適用,不應自行進食
  5. 如要向患者餵粥,可先作湯匙傾側測試,因為粥品也分很多類型,如廣東粥的米粒完全被煮融,在IDDSI標準內屬於第5級「細碎及濕軟」;但如果粥品質地黏稠,會有機會黏著患者的上顎和口腔內壁等,若跌入氣管可能令患者噎到

▲ 即 Like Goodeal 早早鳥 專頁

▲ Follow Instagram @goodeal.hk 觀看精選內容

Bootstr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