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膜迷思|敷面膜真的有用嗎?不同面膜功效與使用頻率解析 | GOODEAL 早早鳥 - Grab Your Coupons & Discounts

面膜迷思|敷面膜真的有用嗎?不同面膜功效與使用頻率解析

article-cover

打開社交平台,總會看到有人敷著面膜自拍,標籤一排「急救保濕」「熬夜救星」「亮白神器」⋯⋯

那麼問題來了:面膜到底有沒有用?敷了真的會變美?還是只是一種心理安慰?這篇文章就來從科學與實際角度出發,幫你解析不同種類的面膜功效,以及正確的使用頻率。


敷面膜有效嗎?先從「期望值」說起

答案是:有用,但效果有限且短暫。

面膜的主要作用通常是「加強型護理」,針對當下皮膚狀況快速補充水分或舒緩不適。

但它不是萬靈丹,也不會「敷一次就毛孔縮小」、「一晚變白兩度」。
如果你的日常保養沒做好,只靠面膜是無法「翻盤」的。


常見面膜種類與功效比較

類型

主要功效

建議使用頻率

片狀面膜

補水、鎮靜、提亮

一週 1~2 次

睡眠面膜

深層保濕、修復

一週 1~2 次

泥狀/清潔面膜

去角質、清理毛孔、控油

一週最多 1 次(油肌可 2 次)

凝膠/果凍面膜

鎮靜、降溫、保濕

視需要,敏感肌可常用

自製面膜

簡單保濕、天然護理

不建議太頻繁,注意過敏


使用面膜的注意事項

  1. 時間不是越久越好
    敷太久反而讓面膜反吸水分,導致皮膚更乾。大多建議10~20 分鐘內卸除。
  2. 敷完還要保養
    敷完面膜後的精華液不能當成保養結束,應該加上乳液或面霜鎖水,效果才完整。
  3. 敏感肌慎選成分
    含有酒精、香料或精油的面膜可能刺激敏感肌膚,建議挑選成分單純、溫和的產品。


面膜常見迷思 Q&A

Q:天天敷面膜會讓皮膚更好嗎?
A:不一定,反而可能造成過度滋潤、毛孔堵塞或敏感泛紅。建議按照需求選擇頻率,不需追求「每日一片」。

Q:痘痘肌可以敷面膜嗎?
A:可以,但要選擇有舒緩或控油成分的類型,避開滋潤型、濃厚型配方。最好做局部測試。

Q:什麼時候敷面膜最有效?

  • 洗澡後敷:毛孔微張,有助於吸收面膜精華。
  • 睡前敷:皮膚夜間修復力強,敷完加上保養鎖水,效果最好。
  • 特殊情況建議:
    • 熬夜後 → 補水舒緩型
    • 曬後 → 降溫鎮靜型
    • 妝前 → 片狀保濕型(但要控時!避免浮妝)


面膜使用流程

  1. 清潔臉部 
  2. 視情況做去角質(可略過)
  3. 敷面膜(片狀/泥狀等)→
  4. 卸下面膜後輕拍精華吸收(勿水洗除非泥膜)
  5. 塗抹乳液或面霜鎖住營養

提醒:不要直接敷在髒臉上,不然會變成「封住髒東西」!

小建議:按膚況選擇面膜,不要看天氣就亂敷

  • 乾燥缺水肌:重點補水,避免清潔型過多
  • 油性痘肌:適度清潔+控油,慎選成分
  • 敏感肌:選擇成分單純、標示無香料、無酒精者,避免自製果酸類

敷面膜就像幫皮膚喝一杯能量飲,但真正讓肌膚穩定健康的,還是每天的清潔、保濕、防曬、作息與飲食。把面膜當成是針對性護理或情緒療癒的小儀式,不過度依賴,才能真正發揮它的效果。

▲ 即 Like Goodeal 早早鳥 專頁

▲ Follow Instagram @goodeal.hk 觀看精選內容

Bootstr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