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GOODEAL影評】《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》同志刻板印象撞出笑料 | GOODEAL 早早鳥 - Grab Your Coupons & Discounts

【GOODEAL影評】《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》同志刻板印象撞出笑料

article-cover


《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》
片長:129分鐘
導演:程偉豪

台灣電影《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》(下稱《鬼家人》)片名水蛇春咁長,似足日本輕小說的書名,故明顯放眼於年輕族群,而主角許光漢更是當時得令的新世代演員,跟林柏宏都勁多粉絲,雙主角效應下,2月在台灣收近億港元票房,打進台灣電影最高票房第7位,演員們最近來港宣傳電影,機場也久違出現接機人潮。

但偶像效應當然不足以支撐十大票房,畢竟也要觀眾有共鳴,電影才會有口碑,《鬼家人》講述鋼鐵直男警察吳明翰(許光漢 飾),跟拍檔林子晴(王淨 飾)緝捕毒犯期間,誤撿了一個紅包,為了人生不走衰運,被迫跟死去的同志毛毛(林柏宏 飾)冥婚,還要幫忙完成毛毛遺願,卻意外發現毛毛的意外不單純,引發一連串笑料跟感人事。

相關文章:【GOODEAL影評】《命案》3個痴線佬的勵志片


【LGBTQ的刻板印象】

台灣早年成為「亞一」,是亞洲第一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地方,多年來民間討論「LGBTQ」族群的議題都非常多,在《鬼家人》中,卻用了不少同性戀的刻板印象(Stereotype)來製作笑料,例如「執番梘」,直男吳明翰也經常把「死Gay」放在口邊,第一場搜捕毒販也是把「死Gay」當成只會吸毒和打炮的社會毒蟲來看,但笑話永遠就是最老土的,最典型的「直男」跟刻板的「死Gay」,撞出來的笑料最有化學作用最好笑,如果事事似荷里活電影一樣政治正確,肯定沒有這些效果。

而電影當然不是歧視同性戀,反而是相反,先利用直男視覺去看同性戀,但了解過後,卻發現這個族群跟自己想的不一樣,甚至也是「台灣好青年」,會關心社會、環保,有關愛的家人,有戀愛煩惱,就只是性向有所不同而已。

相關文章:【GOODEAL影評】《吸血鬼奴才:雷菲爾》打爆黑心老闆


【年青演員接棒】

當紅偶像許光漢在《鬼家人》可謂瞓身演出,多場都要裸露,被毛毛上身一場更要當街裸跳蔡依林的《舞孃》,完全沒有「偶包」,又正值30多歲壯年,結實肌肉肯定睇到粉絲心心眼要二刷三刷;林柏宏飾演的毛毛也可愛兼人畜無害,絕對是LGBTQ最佳代言人,讓「不~敢~相~信~」成了電影金句。而電影中的王淨,雖然外表漂亮,也絕不只是個花瓶,除了好好帶動了電影的情節,也為電影帶來一點意想不到的轉折,在3名年輕演員擔正的情況底下,3人沒有令人尷尬的演技,反而紮實活潑的演出,令電影生色不少,台灣看來沒有香港電影「青黃不接」的問題。


GOODEAL評價

電影除了大賣笑彈,想令觀眾留下印象,當然也要來點溫情,電影的高潮由吳明翰與毛毛合作破案,亦從而解開毛毛枉死之謎,解開他與爸爸的誤會和心結,場面感人,不少觀眾因而落淚,令電影不會只流於搞笑,亦可同時為LGBTQ族群發聲,以輕鬆手法將社會議題切入,可能是台灣史上最易入口的「同志片」,難怪票房能如此成功。



GOODEAL推介指數:7.5/10

▲ 即 Like Goodeal 早早鳥 專頁

▲ Follow Instagram @goodeal.hk 觀看精選內容

Bootstrap